【迴響】《沙地》觀後分享
(感謝觀眾 Chin-Shang Chung的回饋,讓我們在下戲後一個月,冷冽的冬日傍晚,還能讀到細膩的文字。)

《沙地》觀後感:
因為多年沒見的高中同學雅荃,我在多年沒看戲(如果去年的《賈寶玉》封箱場不算的話)的狀況下再次踏入劇場;也因為這齣戲太精采,讓我在近十年沒寫觀戲感想之後,覺得自己應該為這齣戲寫些什麼。《沙地》這齣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,但它卻讓我在接下來的這幾天一再回想。
男女的感情世界——該前進,還是後退?
我們常常說,男女之間的感情像是跳交際舞,一個人前進時另一個人就會後退。在《沙地》中,我們看到了兩位像是孩子般的演員,用一種像是遊戲的方式,演繹了這樣的微妙狀態。從一開始的「妳不可以越過我所訂下的界線」,到「我想要跟妳一起玩,我願意跟妳分享這個沙坑」,不正就像是一個人跟另一個人從陌生到熟悉、進而讓對方進入並分享自己生命或心靈的狀態嗎?
然而,從劇情中,我們也可以看見男性與女性面對情感時的態度。男性面對一個主動積極接觸自己的女性時,常常表現得彆扭,或是不自主地無法對他友善——像不像是小時候那個會捉弄暗戀女孩的男生?相較於男性,女性就勇敢得多,也積極的多。但是,當女性被自己所喜歡的男性狠狠傷害時,她選擇了離開。「我再也不會到沙坑裡玩了,我長大了。」成長常常源自於傷害,當女孩離開了沙坑,男孩才意識到先前所造成的傷害有多深刻。
志明與小米——每個人的一部分自己,戲後雅荃說,很多人告訴她在這齣戲裡看到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些片段。或許這意味著每個人的感情故事都有些大同小異的地方(笑),但不諱言地,這齣戲的許多對白、情節,都表現出每個人一部份的自己。可能是面對感情的態度,可能是曾經有過的甜蜜、爭吵,也可能是感情走到最後時的告別。那些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情節、對話,透過這齣戲回到了觀眾的腦海裡,於是我們笑、我們哭、我們甚至會為了劇中人物的爭吵而心痛,因為那太過貼近我們心中那早已經被遺忘的記憶。
這是一齣看完之後會打動內心的戲,特別是在經歷了一些事情、或是看過身邊的人掙扎之後。戲裡每句台詞、演員的互動,或是戲裡面的很多隱喻,都可以給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。就像我一直覺得小米可能是個受過家暴的孩子--因為我在經歷暴力後,面對他人再次給予的暴力對待,表現出來的樣子就跟小米好像。
謝謝雅荃跟健銘、謝謝導演卡霞、也謝謝參予這齣戲的每個人。你們的努力創造了這一個小時的美好經驗跟回憶,謝謝你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