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劇評】從原著抽身,直面成長的代價《沙地》
作者:郝妮爾 (專案評論人) 發表日期:2019-05-24 演出:自然而然劇團 時間:2019/5/18 14:30 地點: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實驗劇場 自然而然劇團2014年以《沙地》為創團作品,於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首演。我當時無緣親臨,無法與2019年新竹場的演出進行對照;然而時隔十年,幾乎一模一樣人馬重演本戲,這部分很是貼著團隊的核心思想:「秉持對環境友善的態度,希望能在劇場裡使用可回收、可重複利用的素材,思考劇場和自然的關係。」【1】與其說是回收、重複利用,或更可說是一場有機的循環──在年復一年之間探查彼此的改變、成長,使得朝生暮死的戲劇也能成為一個有機體,在同樣的台詞中迸發不同的能量。 雖是第一次看這齣戲,難以直指2019年的版本有什麼樣的改變,但新竹場的演出有件事確實讓我印象深刻。如《沙地》這般不以親子戲為主打的作品中,卻見許多家長帶著年幼(目測二至五歲之間)的孩子看戲;而綜觀全戲又絕非一齣典型的親子戲,劇中關於成長、且連帶呈現的情欲啟蒙,或以遊戲之名的暴力行動也讓我看得膽戰心驚,時而分心看場上的小小孩的反應。雖說是分心,但我認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