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報導】波蘭劇作家米浩瓦恰克首度來台工作坊(中國時報)
撰文:李欣恬 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 「劇本創作者,不能只是從經典作品找靈感,同業間的交流更為重要,因為他們能反映趨勢,讓你寫出更貼近現代人內心世界的作品。」波蘭具代表性劇作家米浩.瓦恰克(Michal Walczak)首次來台舉辦工作坊,其代表作《沙地》中譯版本也首次在台出版。 現年38歲的米浩.瓦恰克表示,他出生的年代,正好是波蘭從共產主義走向資本主義的時期,「我父母那一代都希望小孩可以受好的教育、賺大錢,作一名成功人士,原先我也是這樣子被安排,所以一開始才讀經濟系,後來我想用創作對整個社會的資本主義氛圍提出反抗,所以讀了三年經濟系,就自己偷偷換讀戲劇系,沒跟爸媽說,直到拿了大獎才敢告訴他們,我已經轉換跑道了。」 米浩.瓦恰克說,他的母親是圖書館員,從小他在書海中成長,提筆寫字是喜好,另一方面也是想寫出屬於波蘭的作品,而非一味仿效西歐風格的劇作。由於波蘭在歷史上履遭列強瓜分,米浩.瓦恰克表示,「波蘭是個夾在德國和俄國之間的國家,我們的文化接收他國洗禮,很多元也很分歧,我們也還在尋找對國家的認同感,這一點和台灣人,應該是頗為類似的。」 米浩.瓦恰